找到相关内容7308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佛陀说法的目的是什么?

    好奇,在他们关心的问题中,世界有边?无边?亦有边亦无边?非有边非无边?世界有常?无常?亦有常亦无常?非有常非无常?死后有灵魂到后世?还是无灵魂到后世去?还是亦到亦不到?非到非不到?灵魂与身体的关系是一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10477959.html
  • 一个死刑犯的忏悔

    ,今生受者是。欲知后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”此千古不易之定律也。如同农夫种田,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,人人皆知,种善因得善果,种恶因得恶果,有其因必有其果。可惜世人,利欲熏心,私我杂念,那是一失足成千古恨。 ...判刑定死,就这一样一个个年轻生命,美妙青春误入歧途,头颅堕地,妻离子散,父母伤悲,目不忍睹,耳不忍闻,因果报应,如影随形,世人无知,拔无后世,乃至为所欲为,无所畏惧,杀人、偷盗、妄语、酗酒、邪淫,无恶...

    静禅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0380050.html
  • “佛性本有,见性成佛”的禅宗

    朝时期南天竺人)创立。达摩于北魏末年首先活动于洛阳(今河南洛阳市),后来来到嵩山(今河南登封市)少林寺,面壁九年修持佛法,修习禅定,倡二入四行之禅修原则,以《楞伽经》授徒,后世以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,以...的理性化,几乎完全没有神学气息。禅宗修持以定慧一体为特色。后世禅宗流入禅语机锋、呈口舌之辩,违反了禅宗的本意。禅宗强调心性的运用,以明心见性为宗旨,于中华气功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巨大贡献。六祖惠能有句流传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05695749.html
  • 纪文达公笔记摘要重刊序

      纪文达公,讳昀,清朝学者、文学家。直隶献县(今属河北)人。字晓岚,一字春帆,晚号石云。乾隆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、协办大学士。曾任四库全书总篡官,篡定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。录其平时所见所闻奇异之事,著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一书,约三十万余言,详述因果六道轮回之事征,多系真人真事,偶间有寓言者,然皆词理周圆,堪为后世之宝鉴。警世励俗,俾阅者知所戒慎进止。此书脍炙人口,令人拍案惊奇,昔贤评价尤在《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纪晓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7/23111562.html
  • 警世四阕

         一星之火,能烧万顷之薪;半句非言,误损平生之德。  身披一缕,常思织女之劳。日食三餐,每念农夫之苦。  苟贪妒损终,无十载安康;积善存仁,必有荣华。  后裔福禄善庆,皆因积德而生,入圣超凡,尽是真实之得。   乾坤宏大,日月照见分明;宇宙宽洪,天地岂容奸党?  使心用幸,果报只在今生;善布浅求,祸福休言后世。  千般巧计,不如本分为人;万种强图,争似随缘节俭。  心行慈善,何须努力...

    〔宋〕赵祯

    |格言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159261502.html
  • 广州光孝寺:天香茉莉 梵树菩提

    之中,一句“不是风动,不是幡动,仁者心动”让他得到住持的拥护,开始公开宣扬“顿悟”的佛禅教义,主张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,见悟成佛,与北宗神秀的“渐悟”形成鲜明的对照,对后世理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,光孝寺也...

    金羊网

    |广州光孝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5/11/1539121923.html
  • 念死无常

    世人颠倒执无常为常,分别不死终日苦奔忙,闻思修等亦为现利想,纵缘后世不修懈怠长,贪名利养为命久住诳。 念死遮止贪财眷属亲,了知利敬名幻遮恶行,自升妙位众生能导引,经赞无常摧贪慢无明,须生定解初中后修行。 死主定来无缘令退却,君主乞丐任谁等无别,虚空山林海中难逃避,咒药财力等难令退止,过现未来必死无差别。 寿无可添无间却有减,...

    悦意

    |念死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4/1622578791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我不要信愿,只要念到一心不乱,不是也可以往生吗?

      我不要信愿,只要念到一心不乱,不是也可以往生吗?   印光法师答:又无信愿,念至一心,无量无边之中,或可有一二往生。决不可以此为训,以断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善根。何以故。以能仗自力,念至业尽情空,证无生忍者,举世少有一二。倘人各依此行持,置信愿而不从事。则芸芸众生,永居苦海,无由出离,皆此一言为之作俑也。而其人犹洋洋得意,以为吾言甚高。而不知其为断佛慧命,疑误众生之狂言也。哀哉。(世间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印光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6361011075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为什么佛教徒对人会说你很有“福报”?而不说你很有“慧报”

    “迷人修福不修道,只言修福便是道;布施供养福无边,心中三恶元来造。拟将修福欲灭罪,后世得福罪还在。”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355212294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五戒与菩萨戒差别何在?

    种利益:一、十方诸佛愍念守护。二、临命终时,正见(梵语samyag—drsti)心欢喜。三、所生之处与诸菩萨为友。四、功德多聚,戒度成就。五、今世后世性戒福慧圆满。”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081512587.html